小学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时间:2025-05-28 09:19:43
小学生命生态安全教案范文(通用8篇)

小学生命生态安全教案范文(通用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命生态安全教案范文(通用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命生态安全教案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

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

3、思考: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

4、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参17面记录单)

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不变。

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三、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参18面记录单)

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

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4、讨论: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总结拓展:

1、讨论: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们要注意什么?

2、回家继续观察生态瓶,尝试写科学观察报告。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小学生命生态安全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学生明确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低碳生活,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2、学习和寻觅低碳节能的诀窍和办法。

3、培养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倡导低碳,呵护地球。

活动方式: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主持、朗诵、活动与表演相结合。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体验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的意义。

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导入主题,明确班次班会的内容。

二、学生活动

1、主持人上场,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2、低碳生活知多少

(1)播放有关低碳生活的资料,学生观看,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

(2)采访:通过看资料结合你们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谈谈你对低碳生活有了那些了解?

(3)知识竞答活动。

(4)主持人小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3、快板表演: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4、情景剧表演:我们的一天。

5、诗朗诵: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6、我该怎样做

(1)主持人导入:生活,从低碳开始;低碳,从现在开始;生活,从点滴开始;低碳,从自身开始。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2)学生汇报交流,主持人加以总结,大屏幕显示: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洗脸、洗去含油污的餐具、擦家具、浇花等。干净卫生,天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还可以擦洗玻璃,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玻璃清洁剂;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还可以用来洗碗、手工皂的原材、晒干后可吸异味;

5、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自带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9、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用股份的蒲扇或其他材质的扇子。

10、夏天开空调前,应先打开窗户让室内空气自然更换,开电风扇让室内先降温,开空调后调至室温25~26°之间,用小风,这样既省电也低碳;

11、用过的塑料瓶,把它洗干净后可用来盛各种液体物质;

12、食物废料、残渣,可以用作肥料用。

(3)主持人小结。

7、宣读倡议书。

三、班主任讲话

同学们,我们的地球需要我们共同来爱护,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降低能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小学生命生态安全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2.教学难点

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三、教学设想

学生对“生态系统”一词并不陌生,对其最基本的内涵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已有初步的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是形成生态学思想的基础,本章是围绕着剖析生态系统概念的实质展开的。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生态系统内各组分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有序与和谐、多样与复杂等。要从培养学生的生态学思想的角度,制定 ……此处隐藏7234个字……环保教育

教师:要使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变好,我们每个人必须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幅图片(书中26页),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学生:(分析、讨论)在食物链中,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积累,如果人吃了大豆的话,会中毒更深危害人的健康。

教师:非常棒,那么这些有毒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

学生:工厂排放的污水,生活污水,垃圾、废物被丢入水中……

教师:这说明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最终威胁人类自身,所以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地球的健康,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珍惜环境!

  小学生命生态安全教案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小学生命生态安全教案8

学习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学习重、难点

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难点:生产者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

1、自学教材P23,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认真分析P23的“资料分析”,思考教材中的三个讨论题。

2、小组讨论,交流“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

3、认真阅读P23-24的内容,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概念和作用,并归纳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4、拓展反思

(1)一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能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吗?

(2)你父母每天上班劳动,创造劳动价值,他们是生产者吗?

学习任务二: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认真阅读教材P24-25,知道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理解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自学教材P25,将插图中的生物用箭头连接起来,表示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然后思考教材中的讨论题。

3、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

4、拓展反思:根据P25的“进一步探究”活动探究:我们自己在食物网中处于什么位置?

学习任务三: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自学教材P26的内容,知道生态平衡的概念,理解生态平衡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阅读教材P26,结合插图,认真分析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思考P27的两个讨论题。

3、小组讨论,交流“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

4、拓展反思: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容易破坏,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破坏,为什么?

三、系统总结

四、尝试应用

1、生物实验室中的水族箱里生活着水生植物、动物,还有其他小生物。这样的水族箱能看做一个生态系统吗?为什么?

2、有些人爱吃蛙肉,为此便有人大量捕捉野生青蛙,这种做法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五、诊断评价

1、选择题

(1)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A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组成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D阳光、空气和水组成

(2)植物生活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A呼吸作用B光和作用C人类提供D动物提供

(3)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

A阳光→草→鼠→蛇→鹰B草←鼠←蛇←鹰

C鼠→蛇→鹰D草→鼠→蛇→鹰

2、非选择题

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草类和兔子的数量关系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A代表的生物是;B代表的

生物是;C代表的生物是。

(2)冬天草类减少,兔子的数量A,狼的数量;春天雨量充沛,草类B增多,此时兔子数量,狼的数量C,在一般情况下,三种生物的数量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

(3)由于大量捕杀狼,导致狼在草原中灭绝,此时草原中的兔将会()

A增多B减少C维持不变D先增多,后减少

《小学生命生态安全教案范文(通用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